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行业要闻>详细内容

宜昌市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8-02 15:48:29 【字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做好老龄工作的需求更显突出,在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目标,宜昌老龄办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为老服务工作能力,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高。

(一)宜昌市老龄人口基本状况

截止2016年底,全市户籍人口406.3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87.79万人,占21.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5.55个百分点,净增22.58万人,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二)优化流程,实行老年优待证办理网络化

2013年9月1日开始,我市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实行网格化管理。城区老年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再无需东奔西跑,只需在家坐等上门服务。每月1日由宜昌市网格管理系统将符合办理老年证条件的人员信息推送给网格员,网格员对信息进行确认,区老龄办在收到办证信息后,开始为其制作老年优待证。然后由网格员送证上门到老人手中。通过数据化的管理,一是减少老年人交照片、复印身份等繁琐的手续,同时也减轻了老人的办证费用。二是提高了办证的速度,过去老年证到老年人手中需要至少2个月,现在只需要短短3周时间。在三年的时间里,通过网格服务平台为61633万老人办理老年优待证。

(三)规范管理,探索高龄津贴网格化发放

2014年,宜昌市老龄办开始探索实行网格化高龄津贴管理,市网格监管中心在前一个月将符合高龄津贴申报条件的老人数据推送到老人居住地网格员E通上,网格员收到数据后,在5个工作日内登门采集数据后提交申请,之后街办、区级通过平台对申请进行审核、审批,导出发放名单,将高龄津贴直达老年人账户,高龄老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申报高龄津贴,审批过程实现了网络化和无纸化。同时系统与社保数据、殡葬数据、户籍数据对接,通过大数据的比对并实时预警,接到预警后网格员上门核查注销。对年龄增长变更的,系统进行自动生成,无需老人再行申报,方便了高龄老人。截止2017年6月,我市城区18963名高龄老人通过平台申领高龄津贴,在正式使用服务平台以来,实时预警核销高龄津贴3420人,确保了高龄津贴不漏发,不重发,不错发。

(四)主动作为,创建防走失系统

宜昌市老龄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主动作为,启动“爱佑夕阳帮我回家”微信黄胸牌活动,建立老年人防走失查询系统。市民政局将此项活动纳入2016年宜昌市民政系统“爱民直通车”十件实事。旨在发动全社会关注高龄和认知障碍的老人,通过活动让更多人的争当志愿者,通过微信黄胸牌可以方便快捷地帮助老年人寻找到家人,市老龄办网络公司合作开发,建设了以宜昌民政微信公众号为基础的老年人防走失查询平台,设计制作了具有宜昌特色、全省首创的微信黄胸牌。于9月8日,在伍家岗区举办了黄胸牌首发活动,考虑到老年人大多数不会使用微信,我们联合市网格监管中心借助网格员的力量,为城区80岁以上及有认知障碍的低龄老年人上门发放黄胸牌,并为他们在微信上登记注册。2万4千个黄胸牌已经全部发放到各网格分站。在老人出现走失、晕倒等意外情况下,帮助者通过扫描黄胸牌二维码,或者查看黄胸牌内信息卡联系他的家人,就可帮助老人平安回家。

(五)提升服务,为高龄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2017年,市民政局从宜昌市本级福彩公益金中安排资金,以政府采购的形式为宜昌城区(不含夷陵区)80 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人每年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我办创新工作方式,将保险购买和高龄津贴年审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数据的支持,核准高龄老人名单,每年3-4月份由我市网格员对高龄津贴发放老年进行年审,拍照上传近期照片,然后根据核实后的高龄津贴发放名单为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并按社区为每位投保老人发放告知书,让每位老人了解到政府实施的这项优待政策。这项举措即加强了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又保证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的精准购买。5月25日,宜昌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开始享受“颐寿康泰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广大老年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的一项有力举措,减轻家庭养老风险,免除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后顾之忧。对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