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活动采撷>风采老人>详细内容

建议加大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6 14:02:51 【字体:

 202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着人民的期盼和重托,纷纷向大会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在众多议案、提案和建议中,不少与老年群体息息相关。(采访、整理/本报记者鲍杰)

    读者心声

    盼居家享医养结合服务

    我退休后一直与老伴两个人一起生活。随着年岁渐长,我们愈发觉得养老难题不少。我有“三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由于行动不便,每次去医院挂号、排队、检查,颇为费力。

   因为子女工作繁忙,三年前我便想到了去养老机构安享晚年。于是,我们开始物色本地的养老机构。经他人介绍,我和老伴曾与一家养老机构签署了一份入住合同,并交纳了一笔不菲的费用。但入住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医疗条件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于是打了退堂鼓。此后我们又陆续找了几家机构,要么是居住环境不行,要么是医疗配套跟不上。到了我们这把年纪,身体小毛病多,没有医疗配套哪行?所以,医疗条件是否齐备就成了我们选择养老机构的首要考量因素。我也曾想去外地的大型医养机构入住,但老伴不习惯离家太远,她睡眠不好,只好作罢。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如果能居家养老,又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比如护理有人上门,家门口就能看病、拿药,那该多好啊。(湖北仙桃  张力  77岁)

    专家访谈

    “坐堂医”要变“入户医”

    截至2022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0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9%。在“9073”的养老格局下(即老年人90%左右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养老、3%入住专业机构养老),目前居家、社区养老在提供便捷、普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方面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告诉记者,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联合5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对行动不便、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确有需求的人群,要结合实际提供上门治疗、随访管理、康复、护理及家庭病床等服务。“十四五”时期,我国也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但目前,对居家养老的群体而言,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还有点远。

    他表示,如何扩大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将成为养老服务提质的关键。“要打通这一环,首先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从以前的‘坐堂医’变为‘入户医’‘巡回医’,也就是要解决基层医护人员普遍能上门服务的问题。其次则是解决医护服务和医保融合的问题。”


    代表建议

    基层要有专门服务机构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胡春莲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及养老需求做过大量调研。她说,如果家门口就有丰富的医疗资源,能就近乃至居家解决看病问题、护理问题,很多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意愿要远远胜过机构养老的意愿,“但当前的现实是,在社区层面,不仅医疗资源捉襟见肘,养老护理人才也十分匮乏,使得居家医养结合服务难以落地,建议在这一领域实施供给侧改革”。

    “国家应该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通过‘改扩建’,转型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专门解决居家养老群体医护服务不足的痛点,从而让老年人不论是求医问药还是加强健康管理都有处可去。一方面可以探索医疗床位和养老床位转换,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充分释放基层医养结合服务的潜力。再就是需要加大医保对居家型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力度,比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已经把符合规定的家庭病床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个有必要大力推广。”胡春莲说。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