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区南坪乡敬老院院长吴光清:让爱“奔跑”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省劳动模范、“常德慈善奖”个人奖、市“十佳”敬老院院长……一顶鸭舌帽,眼神清澈、声音洪亮的吴光清拄着拐杖走过45年的人生路, 他的不屈不挠、坚定执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1年,吴光清出生在石门县秀坪园艺场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兄弟姐妹8人中,他排行最小,本应受到更多的呵护。然而造化弄人,一岁多的吴光清刚刚学会走路,一次高烧令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不同程度残疾。
“上帝在给你关了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给你开扇窗!”这句话在吴光清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他脑子灵活,聪慧过人,学习成绩总是位列班上前茅。吴光清清楚地记得,他的中考成绩超过中专分数线10多分,高出石门一中30多分,却迟迟没有等到那份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
难道残疾人就注定没有出息?吴光清一遍遍地问自己。他不信邪,圆不了学业梦,就干不了一番大事业吗?
技术是立身之本。1986年,15岁的吴光清背上行囊,怀揣1000多元学费,在拐杖的支撑下,辗转来到长沙某电子技术学校,学习家电维修。在学校,开朗聪明的他人缘好,同学们争着帮他打水、打饭。2年学成归来,吴光清回乡开了一家家电维修部,维持生计。
1991年,吴光清发现一个商机,很多外地柑橘老板想到石门采购却苦于信息不通,于是他租了一台摩托车,做起了联络员,还开起一家餐馆、旅社,提供一条龙服务。为了熟悉北方柑橘市场行情,他干脆自己组织一车柑橘,到北京、郑州、济南等地销售,辛勤汗水的付出,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柑橘生意有季节性,大半年时间都闲着,敢闯敢干的吴光清干脆开起了一家商品批发部。他买了一台小货车,从鼎城区桥南进货,将方圆数十公里的夹山、蒙泉等乡镇的小卖部划分为5个区,5天一轮回送货下乡。一样的批发价,还送货上门,各小卖部成了他的稳定客户。有人质疑:“你这样拼命地干,能赚几个钱呢?”精明的吴光清笑答:“只要吃得苦、霸得蛮,再小的利润,也能累出好收成。”
那时的吴光清每天凌晨5时起床,晚上忙到12时,几乎只吃中、晚餐,有时遇到下雨天半夜都回不了家。有一年农历腊月廿九,店里鞭炮脱销了,他晚上赶到河洑拖货,两个车轮相继爆胎,路上降了一层霜,他和司机小心翼翼将车子推了几公里,才找到一家修车店补好胎。当他们赶到批发店时,天已经亮了,前来购物的客人络绎不绝,当天零售额达4万多元。面对这骄人的成绩,身心疲惫的吴光清笑了。
“人的一生,不能光为自己着想,更不能在碌碌无为中消磨日子。”自2000年起,吴光清携妻带子来到市城区,做起悠闲自在的服装专卖店生意。2005年,吴光清将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从山里接到城里,安享晚年。一家人和和睦睦,吴光清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情景。忽然间,一个念头油然而生:“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我的父母正颐养天年,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呢?我要是能办一家敬老院,岂不是件于社会有益的大好事?”
恰在此时,武陵区南坪岗乡因乡财政资金紧缺,敬老院迟迟未开工。吴光清毫不迟疑接了这个在外人看来烫手的山芋,出资60多万元,在原竹根潭村小学所在地建起敬老院。6年多来,除政府的正常拨款及部分补贴外,敬老院累计亏损34万余元。
为弥补资金缺口,吴光清于2010年办起一家电子厂,加工、生产电脑摄像头、LED显示屏等,该厂有员工80多名,其中残疾人30多名。让这些与自己有着相似境遇的残障人士自力更生,找回自信,这也是吴光清认为有益的事情。27岁残障人士李超曾是个在家不下床,吃喝父母送,拉撒父母接,脾气暴躁的人,吴光清鼓励他拄拐杖下床走路,并承诺他:“只要你能单独在外面商店买回东西,我就安排你到厂里上班。”2个月后,李超真的做到了,如约成为电子厂员工后,他精神也足了,性格也温和了,家人感激不已。
2014年8月,吴光清又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一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7层电梯房,200多张床位,配备空调、地暖、24小时热水系统及呼叫、巡更等先进智能化设备,办起了集居家养老和残疾人居家托养信息平台于一体的公寓式养老助残服务公司。
“身体残疾,只是老天爷跟我开了个玩笑,它丝毫不影响我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吴光清坚信,只要身残志不残,身残心不残,照样可以创大业、干大事,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记者 杨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