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纪实】常德八旬老党员三十载热心公益事业
他是常德市红十字会的“常客”,通过红十字会捐款捐物多年;他是报社的“红人”,在报纸上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总是伸出援助之手;他是公益事业的“不倒翁”,近三十年来在公益路上不断前行。
他自己省吃俭用,却把积攒下来的钱捐给有困难的人;他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希望自己死后还能发挥余热;他甚至想把自己的房子捐出去,遗憾的是房子刚好要棚改拆迁没有实现。
“我这辈子总结起来就是‘四献’——献青春、献余热、献爱心、献器官。”88岁的老党员龚侠飞如是说。
献爱心献器官 做公益事业的“不倒翁”
8月11日上午,龚侠飞将伍佰元钱递到了常德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虢国安手上。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太多次了。龚老真的是一位特别有爱心的老人,也是我们红十字会的优秀志愿者。”望着眼前这个老熟人,接过他手中沉甸甸的善款,虢国安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每次来,他都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龚侠飞是一位老党员,1985年入党,1990年从常德市武陵区交通运输局退休,因单位宿舍棚改拆迁于半年前搬至和生源养老公寓。据虢国安介绍,从2011年开始,龚老就一直通过常德市红十字会捐款捐物。每年3到4次,每次500元、800元、1000元不等。由于年岁已高,每次龚老要捐款时就会给虢国安打电话,虢国安便来到他的住处“上门服务”。
此外,龚老每天有看报纸的习惯,每当他看到报纸上的求助信息,都会主动联系报社进行捐款,多年来他也成了报社的“红人”。
其实,龚侠飞很早就开始热心公益事业。1988年重建德山孤峰塔时,龚侠飞和老伴贺韵琴就捐款300元。而当时,他每月的工资才57元。每年“七一”,他都要去一趟单位政工科,交纳100元特殊党费,他打趣说这钱给党买生日蛋糕。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90岁华诞,他一次交了1000元特殊党费。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地震,老人通过常德市红十字会捐款800元。2013年6月下旬,老人又向红十字会申请,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一圆“捐器官谢党恩”的心愿。2013年7月,甘肃定西地震,他将500元送到红十字会。2013年8月,常德市进行“三改四化”,《常德晚报》倡议市民为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送清凉,他率先响应,拿出500元购买矿泉水。2013年8月,在新疆工作的石门小伙李欣罹患白血病,巨额手术费没有着落,他看到报道后委托记者给李欣的爱心账户汇去200元。2013年9月,他响应《常德晚报》“点燃希望、爱心助学”活动,每月存100元钱用于助学,直到自己百年之后。2014年,安乡县“义勇夫妻”男主人郑刚身患癌症,他又捎去300元以表心意。2015年7月,他通过红十字会捐出1000元给桃源县马鬃岭镇的李宏华老人修建细菌战受害者纪念碑。2015年12月,他得知常德日报社一位记者的孩子患白血病,他通过红十字会捐款500元。2016年1月,他通过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用于年前慰问一位特困户。2016年1月,他将自己家里一些不用的衣服洗净、打包后通过红十字会捐赠给贫困山区......
近三十年来,无论上班还是退休,无论身处何处,龚侠飞一直在他的公益事业道路上默默前行。
给别人捐款大方 对自己却很“小气”
“别看他为别人捐款大方,对自己却很‘小气’,总是把好的给别人,差得留给自己。”虢国安回想起三年前的一幕仍历历在目。当时,虢国安接到龚老电话称要为临澧敬老院捐献衣物,虢国安便来到龚老住处和他一起整理。
“他自己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穿,新的、好点的都清出来捐了,而把旧的、烂的留给了自己,一般人真的做不到他这样。”最后,虢国安带着老人整理出来的满满6箱衣物送到了临澧县敬老院。
多年来,龚侠飞生活一直很节俭。此前,住在单位宿舍时,他一月开支不到300元,如今搬到养老公寓也是如此。由于每餐饮食都由公寓提供,有时候吃不完的东西他也舍不得扔,连一个鸡蛋都会留着。而当他得知对面住着的两位老人生活困难,他便把自己子女买来的水果、点心等每天分上午、下午两次分送给两位老人。对面两位老人说起这事,双双热泪盈眶。
如今,龚侠飞每月的退休金才1900元,而这笔钱还不足以支付他在养老院的费用。他捐献的钱,大部分都是自己多年来节省积蓄下来的。此外,他现在还会做一些投资,把赚取的利息用来捐献。
“你们条件都不差,也还年轻,应该自己多劳动。我的钱是用来献爱心、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的。”龚侠飞总是这样对子孙们说。而他的两个女儿也很支持他,虽然没有住在一起,也经常会来看望他。
生命不息 公益事业奋斗不止
在龚侠飞的住处,记者看到了厚厚一叠荣誉证书和报纸。上面写有“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为自然灾害、贫困老人、孤儿、困难学子以及献器官等爱心帮助资料”的小卡片。这是多年来,红十字会给他颁发的荣誉证书以及报社对他善举的报道,这也是社会对他热心公益事业的肯定,他都小心翼翼保存着。
“我会将公益事业搞到底!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活些年,多为社会做好事。”龚侠飞铿锵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