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点“精神年货”,制造小欢喜
欢天喜地办年货,红红火火过大年。要过年啦,除了给家里置办丰盛的“物质年货”,很多人还准备了美好的“精神年货”。有了这些“精神年货”,准能过一个虎虎生威的新春佳节。
帮父亲搜罗经典京剧和老歌
今年春节,广东东莞60岁的王模益把85岁的父亲从深圳接来,两个人一起过。父亲腿脚不好,王模益不方便带他出门逛街。怎么让家里热闹一点,又能让父亲乐呵呢?王模益决定“投其所好”。父亲喜欢看京剧听老歌,王模益在电脑上下载了多部经典京剧,搜罗了很多老电影、老歌曲,让父亲尽情欣赏。他还买了一支唱歌用的麦克风,“父亲在外面从没敢开口唱过,现在在家里对着电视唱,玩得不亦乐乎”。
上海63岁的陈敏也给老伴准备了“精神年货”:看电影。老伴年轻时在部队待过,对部队感情很深。去年国庆期间,陈敏带着老伴进电影院看了《长津湖》,让她感动不已。今年春节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会上映,陈敏决定再次带老伴进影院,体验不一样的年味。
向孙女“订制”学习课程
在黑龙江绥化54岁的张爱玲看来,“陪父母学习是最好的‘精神年货’”。
张爱玲的母亲姜淑梅84岁了,春节期间,张爱玲计划陪她在家看书、画画。早在2010年,母亲来到绥化跟着张爱玲一起生活。春节时,张爱玲陪着母亲看书、唱歌、弹琴,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后来,张爱玲鼓励母亲写作。2013年,姜淑梅的第一本书出版,一炮而红。此后,姜淑梅连续出版5本书,成了知名作家。而每年张爱玲都会给母亲置办“精神年货”,比如2017年,母亲想要画画,张爱玲就买来绘画工具,过春节时陪着母亲一起学画画。如今,张爱玲正忙着联系出版社,帮母亲出版第六本书。“我希望可以陪着母亲活到老学到老。”张爱玲说。
浙江杭州66岁的刘民生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精神年货”。这两年春节,在大学学摄影专业的孙女回家后,刘民生缠着孙女给他制订学习计划,教他学摄影摄像、学智能手机操作、学剪辑……在孙女的指导下,刘民生的水平提高很多,在社区老年大学当了摄影老师。今年春节,他还打算向孙女“订制”学习课程。
带老伴在周边走走看看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是上等的“精神年货”。对此,山东青岛68岁的陈永华很有感触。2018年,老伴因病在医院住了大半年,到年底才出院。2019年春节前,陈永华带着老伴到云南游玩。“年味与山川草木同在,老伴第一次体验南方独有的春节风景,困扰她大半年的疾病阴霾一扫而光。”陈永华说,今年春节不能出远门,但他已经计划好带着老伴在周边走走看看。
湖南长沙71岁的彭一舟和老伴也喜欢春节出游,到各地体验不一样的年俗。彭一舟说,这样的“精神年货”让人放松,心灵得以小憩。今年春节,彭一舟准备回老家益阳,重温杀年猪、打糍粑的传统年俗。(本报记者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