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 立夏养生重在养阳 记住6点养生要诀
俗话说“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高三德介绍,此时气候既有春末的潮湿,又有初夏的湿热。湿重于热是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湿邪侵袭肌表,疲倦易困。因此,初夏养生调理应以养阳气、健脾胃、祛湿浊为重点,6点养生要诀要记住!
不宜过度贪凉饮冷
春夏养阳,日常当以温热饮食为主,一切寒凉冰冷之物均应慎食。特别是初夏阳升,饮食冰冷会直损人体阳气,大大削弱机体抗寒能力,冬季之时必不耐寒。而且,寒凉饮食使肠胃受伤,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营养跟不上,到盛夏之时人体能量消耗更大。
此外,不能贪凉过度。室内外温差不易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宜低于25℃。
初夏饮食宜健脾祛湿
此时气候从潮湿向闷热过度,湿重于热或湿热夹杂让人甚为困扰,应选择清淡的食品。煲汤中药材宜健脾去湿之品,如淮山、芡实、扁豆、小米等以帮助身体排湿。即使清热也不宜过于寒凉,也可用利湿之物。胃寒的人可加入生姜、陈皮以温中理气和胃,即使清热也不损脾阳。
运动能生阳强脏腑
进入夏季,一般早上6时天就亮了,人也应顺时而起,站桩或操练,呼吸吐纳,以助阳气的提升。运动强度可适当增加,所谓动则生阳,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升发阳气,强健脏腑功能。
但是,夏初阳气未旺,尚不宜采取剧烈的运动方式,以防耗伤太过而泄汗伤阳。高三德建议,采用走步或慢跑的方式,逐渐提升运动强度。
重视精神调养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情绪,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
夏季应早睡早起,适当地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30分钟,应以卧姿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临睡前也不宜饮用酒、咖啡、浓茶等。
谨防病从口入
夏季不仅升温,湿度也较大,是肠道传染病和皮肤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市民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更应注意夏季多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不妨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品。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防止夏季肠道传染病。鱼、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鲜防腐。
在夏天,当天的食物最好不要放到第二天再吃,因为湿热天气很容易使食物变质,细菌容易生长。
利用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在夏季趁其发作缓解,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