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老人健康>饮食保健>详细内容

健康养生 | 看6项指标读懂血常规报告

来源:快乐老人报 发布时间:2024-02-07 11:18:38 【字体:

血常规作为临床疾病常见的一种诊断方式,可便于医生及早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经过血常规检测,可使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对于感染、贫血、血液疾病等,可帮助进行早期的诊断。下面,我们来说说血常规的相关知识。

血常规报告的指标较多,医生需要对各个指标的数值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判断疾病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1.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负责身体的防御系统,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值是(4—10)×109/L,若白细胞数量升高,主要是存在急性感染、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大量血细胞损伤或严重组织损伤、肿瘤性增加;若白细胞数量减少,主要是存在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伤寒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电离辐射、门脉肝硬化等。

若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恶性肿瘤、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组织损伤感染、中毒以及急性大出血等;若减少,可见于恶病质、血液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放射性损伤等。

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可见于皮肤病、血液病、过敏性疾病、传染病恢复期、溃疡性结肠炎、寄生虫病等;若减少,可见于伤寒等。

若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百日咳、结核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等;若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免疫缺陷病。若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疟疾、急性感染恢复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伤寒、黑热病等,减少时没有临床意义。若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大面积烧伤、败血症、淋巴网细胞瘤、严重传染病等。

2.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其正常范围,男性是120—160g/L,女性是110—150g/L,新生儿是170—200g/L。血红蛋白增多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这两种,前者可见于新生儿、胎儿和高原居民,后者可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肝细胞癌、法洛四联症、肾癌、肺源性心脏病等。血红蛋白减少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这两种,前者可见于3个月—15岁的婴幼儿或儿童、妊娠中晚期以及老年人,后者可见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肛裂出血、严重外伤失血、月经量过多等。

3.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在男性是(4.0—5.5)×1012/L,在女性是(3.5—5.0)×1012/L,在新生儿是(6.0—7.0)×1012/L。若是红细胞计数增,多可见于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腹泻、剧烈呕吐、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出汗等;若减少,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再生障碍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4.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若是该数据增多,可见于出血性血小板增多、急性大出血、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若减少,可见于急性放射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白血病等。

5.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指的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正常范围是:成人是0.5%—1.5%,新生儿是2.0%—6.0%。若增多,可见于溶血性贫血、接受放化疗治疗后;若减少,可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6.红细胞比积

红细胞比积正常范围为:男性是0.4—0.5,女性是0.37—0.48,新生儿是0.49—0.60。若增多,可见于腹泻、大量呕吐、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失血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若减少,可见于各种贫血。

   结语  由于血常规检验报告的指标较多,需要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比较,从而明确疾病的类型,进一步对疾病进行治疗,保证临床治疗的准确性。


分享到:
【打印正文】